多享集团

小程序重新定义移动互联网

2018-01-18 15:42:55 来源:多享科技 浏览:2355次

   2017 年,一位专投电商的投资人告诉我:「没有小程序的电商平台我已经不看了。」

  「你要搞个促销,用户不更新 App,通知被系统屏蔽,商品链接在微信里分享不了。我给你烧钱搞促销,你都搞不起来,还有什么价值?」

  在刚刚结束的微信公开课 Pro 上,微信团队对小程序的种种表现,证明了这一逻辑不止在电商领域生效。

  公开课上没说的优势:「唤醒用户」

  在微信公开课上,小程序被反复提到的优势之一是「所见即所得」。

  这里的所见即所得与开发技术里的那个名词不太一样,指的是「用户不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看到一个服务、内容、程序、游戏,都可以在扫描后的 5 秒内开始使用」。

  但对于开发者来说,「所见即所得」其实还有另一重隐含的意思「所见用户即所得」,换一个更好理解的说法是——更容易唤醒用户。

  在 2018 年的中国,独立 App 开发者面临两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户不更新,第二个问题是通知唤不醒。

  以电商为例,逢年过节的时候,各家的 App 都会因为活动的原因把 Logo 换一下。但换 Logo 是假,将 App 更新到包含新活动或新功能的版本才是真。

  然而,活动的触及率一直是个问题。

  在中国,有许多用户没有时常更新 App 的习惯,这会大大影响活动运营对 iOS 用户的触达率。而在 Android 平台上,由于各类 App 对后台机制的滥用,大多国产 ROM 都倾向于把除了微信以外的大部分 App 放入后台黑名单,想要给用户发通知更是难上加难。

  而微信却没有这样一个问题,几乎没有人不更新微信,更是不会有人把微信的通知屏蔽。

  这给了小程序一个独立 App 所没有的优势,能够在微信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更直接的触及到用户。

  在微信公开课小程序分论坛上,微信开放平台基础部高级产品经理陈皓透露,微信正在研究让小程序与独立 App 的唤醒能力变成双向——独立 App 可以分享到微信一张小程序卡片,小程序也可以唤醒微信外的 App。

  拼多多、蘑菇街等电商小程序已经在数据上证明了小程序对用户的转化,远高于通过独立 App 通知或微信公众号唤醒 App。

  这让小程序的开发者能够比独立 App 开发者拥有更多的直接运营空间——为了能够更直接的接触用户,会有更多的独立 App 不得不为了唤醒用户而开发对应的小程序。

  微信小程序第三方统计平台阿拉丁 CEO 史文禄告诉 PingWest 品玩(微信号:wepingwest),他们观测到大多数的活跃小程序开发商的更新频率在 10 天左右。

  也即意味着,每 10 天就会为小程序更新一些功能或优化一些细节。而这些在产品上的改动不受限于用户更新频率,一旦通过腾讯审核立即生效。

  回过头来,再去看那句「我们比任何手机厂商都更有优势」就不再是一句多余的话,而是一句「真情流露」。

  因为小程序与独立 App 不同,它已经完全是另外一个体系。称之为「新的操作系统」,已不再是捧杀。

  

小程序重新定义移动互联网

  不是入口,是操作系统

  在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上现场变了个「魔术」——当你在微信的主界面上不断往下拉,直到把所有的聊天记录都划到屏幕外,就会看到一行字,这行字上写着:

  这不是入口^_^

  很多网友反问,这不是入口是什么?

  这个问题还挺有趣的,微信在主界面下拉这个地方放过两个东西,搜索和短视频。

  这两个功能放在这里,确实是入口,但小程序不是。这里的逻辑区别在于,你会把 Windows 里的开始菜单当作一个入口,但不会把多任务栏当做入口。

  

小程序重新定义移动互联网

  你会说这是入口么?不会,因为它不导流。

  主界面下拉,就是微信这个操作系统的「多任务栏」。

  2017 年,小程序在一些特定的场景开花猛烈,比如电商。但这却引起了微信内部的一些担心。

  这种担心在过去的中国互联网上是很少见的,大多数新的平台型应用起步时,恨不得官方找来一些赛道批量导入以填充稀缺的生态。

  在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对未来的微信进行了很多项「预发布」,比如 iOS 上的打赏要回归,比如要为公众号运营者推出独立 App,比如要对公众号的作者体系做出改进。

  对大家更关注的小程序却其实是「什么都没谈」,什么都没谈的原因并非是没有可谈的,小程序在一周年之际交出了几乎完美的答卷——100 万+的开发者,58 万+个小程序,1.7 亿日活跃用户。

  这背后,小程序团队一年 32 次深夜发布功不可没。但在微信公开课这样一个重要的场合,小程序只透露了几个基础性原则:

  小程序不为任何场景特殊设计,平台要足够抽象;微信不会以裁判的身份下场,好的小程序要由用户自己发现;小程序在 2018 年要更多的连接线下,搜索、扫码、对话是小程序的「去中心化」流量入口。

  这种谨小慎微的态度与苹果在刚刚公布 App Store 时的情景一摸一样。

  在 iPhone 2.0 系统公布以前,开发者并不能通过正规的渠道为 iPhone 开发应用,一些黑客通过 ToolChain 给越狱 iPhone 开发原始应用。这与多年以来,微信生态中那些利用微信内置浏览器做的灰产玩法类似。

  苹果用 iPhone SDK 终结了野蛮生长的乱象,而对微信来说,小程序就是那个 iPhone SDK。

  与 iPhone SDK 配套的是苹果发布了 App Store,很多人认为 App Store 才是苹果之所以成功最大的因素。因为在 iPhone SDK 发布之前,Windows Mobile 和 Symbian 上也有了可以让开发者自行开发程序的平台。

  App Store 解决的是应用的体验规范、分发方式、加密标准、交易逻辑、付费通道和网络基础。有了这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iOS 生态才能在整个移动生态中独占鳌头。

  而微信对小程序的思考,也不是一种新的开放技术,而更像是一整套配套设施。什么样的小程序能够获取到好友关系链,什么样的小程序能够发送通知,什么样的小程序能够在朋友圈分享。

  小程序正在勾勒出一个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在这里没有耗电的后台,没有随意被出售的用户信息,没有乱推送的营销通知。

  尽管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靠微信「专横的克制」来实现,但对用户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移动互联网战争已经结束,小程序战争刚刚开始

  2017 年小程序上线不久之后,媒体就开始大唱挽歌。

  然而一反媒体的论调,百度、UC、阿里、小米分分跟进推出了「类小程序」的平台。

  「类小程序」的突然火热,其实并不是技术因素导致的。「类小程序」在技术领域并不新鲜,本质上就是 Web App 和 Native App 的结合,即 Hybird App。

  它背后的逻辑是,通过本地 App 提供一些基础的开发服务,来强化可以随时更新的 Web App。这种技术离大家并不远,为了能让促销页面随时变出花样,淘宝就是一个典型的 Hybird App。

  正如上文提到那样,除非是特别重大的功能,淘宝上的大多数促销、运营活动都可以免更更新实现。

  这样的技术也有它的局限性——在早年 Facebook 曾尝试过 Hybird App,很快便因为体验不佳而放弃。随着这几年移动设备的性能爆炸,现如今的 Hybird App 在不考虑平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实现 Native App 99% 的功能。微信小游戏里《纪念碑谷2》的 Demo 就可以很好的证明这一点。

  但这一次类小程序平台在中国的空前火热,更像是商业上成熟的结果。

  这还要从这次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提到的一个颇具争议化的「去中心」概念聊起。

  张小龙的原话是这样的:

  我觉得现在的移动互联网跟前几年比起来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刚起来的时候,每个人可以浏览无数的网页,在各个网页之间跳来跳去;但现在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可能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头部的App里面,微信可能是这些头部 App 里面用的人最多的,或者说最耗用户时间的。

  但即便如此,我也并不认为微信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因为微信里面可能会提供非常非常多的服务,这些服务都是由不同的公司来提供的,微信只是一个提供服务的地方,并且微信并不给这些服务提供一个特别中心化的流量,而是由用户自己去发现。

  从这段话来说,「微信去中心化」引起争议无可厚非。因为张小龙口中的去中心化和大众心目中的去中心化确实不太一样。

  如果将张小龙这段弯弯绕绕的对去中心化的定义,用更通俗的话解释一下应该是这样的:

  中国覆盖率和活跃度占前 20 的 App 已经几年没变过了,没有人能撼动这些 App 的地位。你做了其它 App 既不会有人安装,也很难让人打开。

  微信在不自废武功的前提下,小程序给其它互联网公司和创业者重新打开了移动互联网的蓝海,并承诺微信自己不会亲自下海既做裁判又当选手,是为「去中心化」。

  根据腾讯的财报显示,微信的月度活跃用户数在 2017 年年中已经达到了 9.63 亿,这几乎是中国的全部智能手机用户数。而早在 2016 年 12 月,微信使用时长超过 90 分钟的用户就占到了微信总体的 50%。

  微信的「用完即走」,更像是「用完了某个功能,退回到微信主界面」。

  

小程序重新定义移动互联网

  不止是微信,中国渗透率排名前 20 的 App 都在业务上逐渐延伸到各种细分领域。

  对应的数据是,2017 年渗透率 Top 20 中,仅快手一家不在 2016 年的 Top 20,2017 中国市场渗透率 Top 1000 的榜单中有 78% 是去年的老面孔。覆盖率 Top 300 的 62 款新晋 App 中的一半,来自于现有互联网公司的内部孵化项目,中国普通用户平均每年安装 4.13 个 App。

  前几年,「圈地」曾被形容互联网公司创业,而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处于「无地可圈」的状态。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选择圈地之后自己「盖楼」,而微信这个「圈了中国最多用户的产品」,却选择用小程序把圈来的地规划好再转出去。

  张小龙的「去中心化」,更像是承诺「微信虽然有能力,但不会去在这些细分领域与创业者抢生意。」

  而从微信现有的体量来看,此次小程序公布的 1.1 亿日活还远远没有达到天花板。虽然移动互联网创业已经没有太多的空间,但在微信和其它 Top 20 的 App 里,类小程序平台打开了一个新的空间。

  这为已经「阶级固化」的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新的转机,尽管这来自「地主」的施舍。

  但对于没有能力成为百度、阿里、腾讯、滴滴、美团、今日头条的公司来说,这可能是当前唯一的上升渠道了。

24小时咨询热线:
18980464348

企业邮箱
dx@duoxiang.net

  • 关注公众号

友情链接 Union

版权:多享·成都

地址:成都·高新区天府二街蜀都中心1期2号楼2503

蜀ICP备10020808号-2